【1】课后当天练琴效果好
很多学生以为自己在课上已经弹过琴了,当天课后就不用再安排练习,可以休息一下了。
殊不知,这恰恰是未来一周中收获最大的一次练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能善于利用这一天及时练习,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很好的练琴效果。
因为刚刚上完琴课,老师在课上讲解的要点、提出的要求、指出的问题及演奏的示范等,学生都会记得很清楚。
课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已学内容,及时改正错误,按要求练习新的内容,这样的练琴效果比过一段时间再练习要好得多。
【2】专注练琴,“质”比“量”更重要
众所周知,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完美专注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在练琴时不能保持最高集中的专注力,那么其实就是在虚度光阴。
若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盲目机械地重复五遍,那还不如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练好一遍。
一个新的内容,只要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完整、连贯地弹下来,那么这样练一遍就可以了。
省下的时间,该休息就休息,想去玩就去玩。以后再练琴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练琴不是简单地“熬”遍数,而是认真地完成好“任务”。
练习的“质”比“量”更重要!
【3】分散时间练琴
练琴时间要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
既然过长时间的练习会因身心疲惫而导致精力不集中,那么还不如分散练习时间,化整为零。
比如,如果你计划每天练琴1小时,那么就可以将这1小时分成3个20分钟,即分成3次各20分钟的练习。
这样练琴,每次练的时间少,注意力集中且不易疲劳,并且又因每天练的次数多而便于巩固、记忆。何乐而不为呢?
【4】找到“学习区”,重复练习
有研究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可见,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只有在“学习区”里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地在 “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这就要求有一个好的老师能客观地发现并指出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学习区”。
然后就是:重复练,重复练,重复练!
因为熟能生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END-
北京度一学堂古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