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458.1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志愿者247.39万人,占比达到5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0年前,大栅栏街道发起的学雷锋“综合包户”,被视作青年志愿服务的发端。当年,大栅栏地区的百货、副食、浴池、医院等行业以及街道办事处的团员青年,与19户孤寡老人、军烈属“签协议”,定期提供帮扶,从此让学雷锋变成一项常态化的活动。40年过去,当年的青年变成了老人,又有新的青年志愿者接过了学雷锋的接力棒。
今年,各高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将传承雷锋精神化作实际行动。
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团委以“龙马之光”青年突击队先行,组建30支学雷锋专项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无偿献血、科技助老等活动,将雷锋精神化为点滴行动。
在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到公园义务劳动,清洗座椅和宣传栏,让公园面貌得以焕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传承雷锋精神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把奉献化为习惯,争做新时代雷锋式好青年。”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志愿者王旭表示。
在朝阳区大屯街道慧忠里第一社区,志愿者们一直坚持开展桶前值守、礼让斑马线等志愿服务,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人人参与”。
在大兴区,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面向老年人开展手机支付、反诈安全等智能手机操作课程,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另外,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全区注册志愿者已超过60万人,培育了122个区级志愿服务品牌。
全区建立三级联动志愿服务队伍,包括区级总队136支、街乡中队43支、社区(村)分队700余支,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各方联动、全员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
“朝阳群众”志愿服务品牌越擦越亮。目前,全区共培育“朝阳群众小河长”等122个区级志愿服务品牌、521个街乡级品牌,坚持3年以上的志愿服务项目643个。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朱松梅
通讯员 单艺伟
流程编辑:u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