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湖畔近两万多亩的冬马铃薯迎来收获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田野间,有挥舞着锄头的农民,也有往来穿梭的马铃薯收获机,刚刚出土的马铃薯像是散落的一颗颗宝石,密密麻麻,蔚为壮观。此后,这些马铃薯将开启新的“旅程”,分拣、装箱、搬运、过磅、装车、运输,走进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
张策弯下腰,拾起三四个马铃薯,仔细端详。“你看,这些马铃薯的表皮都很好,没有破损,说明我们的收获机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张策一边展示,一边对记者说。看着马铃薯收获机的效果,张策很是欣慰。不过,让他更高兴的是当地农民合作社服务的认可。
马铃薯收获。
张策是石屏县常驰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2018年,他和当地几名拖拉机机手联合组建了合作社,开始为当地的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前几年,石屏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异龙湖畔的马铃薯种植得到快速发展,也推高了人工成本。当时就想,要是能办一家专门提供从种到收专业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张策告诉记者。
实践证明,张策的想法和决定都是正确的。短短几年,合作社就从最初仅有的9台机械12台套农机具,发展到了拥有17台机械36台套农机具,服务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如今,合作社还实现了跨区作业。
张策说:“农民是最会算账的。合作社从马铃薯种植到收获以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提供服务,每亩可以为种植户节省300多元。等到马铃薯收获的时候,他们就干一件事儿,坐在冷库边上,过磅收钱。”
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真正实现了轻松种地。当然,在异龙湖畔,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的好处好不止于此。
在石屏县坝心镇白浪村,47亩连片水稻旱作进入了播种期。不过,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分散的小块农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红感慨道:“这些地块情况复杂,涉及185户,而且还有不少撂荒的。怎么把这些地盘活,提升价值,村里一直都没有好的办法。”
水稻旱作播种。
现在,这个问题已彻底解决。村集体引进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公司联合发展,借助沪滇合作的支持,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耕种收服务,把原先零、散、乱的小块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田,大大拓展了土地增值空间。
王永红说,等水稻收获后,村里还准备种向日葵,打造农业景观,结合白浪村传统村落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促进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